杨式太极拳创始人

  杨露禅 (1799--1872)河北永年人,就学于陈长兴。陈长兴原精于炮锤,后来从学于河南蒋发,得太极拳艺。艺成后,在北平号称"杨无敌"。传子杨班候(1837-1892),杨健侯(1839--1917),后由其孙 杨澄甫(1883--1936) 修定而成为现在流行的杨氏太极拳。

杨式太极拳几位重要人物:

杨露禅   杨健侯  杨澄甫  杨振基

点击这里:  他们各自的传人弟子名录

注:杨振基简介:

1921年6月20日生, 2007年3月27日因病去世,享年86岁。祖籍河北省邯郸永年。他是我国著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,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次子,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,1931年杨澄甫亲定传人表中最后去世的一位弟子。

第一批吸收的弟子中主要有丰秀钦、王凤英、常关城、张保林、严翰秀、王跃辉、王芳、郑豪等。

式太极拳源流及家族传承脉系研究

        杨氏太极拳,为河北省邯郸永年杨禄禅所创。历经三代研习,由禄禅之孙杨澄甫最后定型。杨氏各代威震中华的武功轶事,尤其太极拳在疗治保健方面的奇特功效,使杨氏太极拳成为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朵神州武术之花。

太极研究

《太极拳说十要》——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录

2011-01-22 09:45
一、虚灵顶劲 顶劲者,头容正直,神贯于顶也。不可用力,用力则项强,气血不能流通,须有虚灵自然之意。非有虚灵顶劲,则精神不能提起也。 二、含胸拔背 含胸者,胸略内涵,使气沉于丹田也。胸忌挺出,挺出则气涌胸际,上重下轻,脚跟易于浮起。拔背者,气贴于背也。能含胸则自能拔背,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,所向无敌也。 三、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,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,下盘稳固。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,故曰: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,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。 四、分虚实...

中国两位太极宗师的历史渊源

清朝道光年间,直隶邯郸广府城诞生了两位太极宗师,杨露禅和武禹襄。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--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源之地。

杨露禅赴陈家沟学习太极拳,十有余年,备极精巧。禹襄见而好之,常与比较。杨禄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。禹襄对班侯的评价是“读书不甚聪敏,习拳颇领悟。”所以名震北京的班侯之拳技,除了得之父传外,也曾受教于禹襄。